

2012年6月11日,复旦大学支援河西学院发展意向协议在上海签署。2013年6月19日,教育部决定由复旦大学对口支援河西学院。十一年来,围绕教育部对口支援工作四大目标,复旦大学真力支援、真诚奉献,河西学院珍惜机遇、真心学习,建立健全对口支援工作体制机制,构建务实高效对口支援工作格局,创新对口支援工作模式,拓展对口支援工作领域,两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成就显著,学校综合实力和办学层次显著提升,实现了从本科教育向研究生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截至目前,学校先后派出25批473位教师到复旦大学进修访学和攻读学位,其中课程进修教师227名,访学94人,攻读博士学位104名,攻读硕士学位52名,已有48名教师获得博士学位,32名教师获得硕士学位,教师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和学历结构显著提升。学校先后选派17批57名中层干部到复旦大学挂职锻炼,举办4期干部专题研修班,220名干部赴复旦大学参训学习,促进学校管理服务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复旦大学958位专家学者来校学术交流,开展了368场次高水平学术报告,举办了19次高水平学术会议,复旦—河西人文与科学高端学术论坛已成功举办十届,逐步形成了高水平、届次化的学术交流机制。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持续不断为我校对医学教师开展“一对一”带教培训,选派基础课教师来校支教,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全面支持我校预防医学专业和公共卫生学院建设,有力保证了我校医学教育转型发展。复旦大学信息办主任宓詠教授挂职我校信息办主任,依托复旦大学信息化校园建设技术和人才帮助我我校建成校园一卡通、校园无线网、信息化教学支持与服务平台、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智能监控系统等信息化校园系统,学校信息化管理服务水平大幅提升。以两校深度合作为纽带,复旦大学与甘肃省和张掖市的战略合作机制逐步形成,大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到张掖开展学术考察交流,为甘肃和张掖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形成了“本地问题+高端引领”的对口支援服务地方新模式。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两校将持续深化对口支援工作,拓展“对口支援+”品牌辐射效应,探索深化“复旦+河西学院+甘肃”的对口支援新模式,共同携手谱写对口支援协同发展新篇章。
2025-02-27
【聚焦】硬核实力!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郭剑明教授、周建军教授团队,复旦大学数字医学研究中心王烁研究员团队,浙江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陈峰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题为《AI赋能CT影像分析预测肾肿物的病理性质及临床预后》(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inks CT Images to Pathologic Features and Survival Outcomes of Renal Mass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利用人工智能(AI)技术,通过术前CT图像精准预测肾脏肿瘤的良恶性及侵袭性,...
2025-02-27
学校召开赴复旦大学、西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挂职干部访学进修教师座谈会
2月26日,学校召开赴复旦大学、西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挂职干部访学进修教师座谈会。党委书记梁兆光出席会议并讲话。会上,2位已挂职干部和访学进修教师从工作、学习和生活方面分享了感悟和体会,7位挂职干部、访学进修教师代表分别作了交流发言。他们衷心感谢对口支援、协同提质计划提供的宝贵学习平台,对学校给予的这一难得学习机会心怀感恩。他们表示将以此为契机,紧密联系自身工作实际,制定契合自身发展的学习目标,以积极主动的态度,...
2025-01-03
河西学院举办复旦大学-河西学院共建中国式现代化行动研究实验基地揭牌仪式暨河西走廊文旅高质量发展论坛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走向深入,12月29日,复旦大学-河西学院共建中国式现代化行动研究实验基地——河西走廊文旅发展研究揭牌仪式暨河西走廊文旅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河西学院成功举办。党委常委、副校长高荣,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副处长肖卫民,中国式现代化行动研究实验基地首席专家、复旦大学旅游学系沈涵教授参加揭牌仪式,科研处负责人主持。...